第11章 执行之我(12/28)
船长(由信息的控制系统产生的控制向感)。随着船(信息处理系统)不断替换维修(功能成员、形状结构部件)升级或改造,船长也在变(“控制系统”也在变)。
未来的“我”还是现在的“我”吗?我们如同一艘不断修补的船。未来的你与现在的你,除了记忆的延续,实际上已不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性格、心境、情感、三观、阅历、人格等都在不断变化)。除了大脑受伤记忆丧失外,人的一生除了主id主记忆线线趋利避害向及逻辑指向是不变的,其它的都在变。这个主id主记忆线趋利避害向及逻辑指向决定了对自我同一性的认同。
“我”是一种已运行系统产生的信息的三维处理向。“我”的感觉感像(灵魂、船长对船行驶在周边环境——海(内信息及情感流)、空气(情绪)、阳光(外信息)等产生的环境感像)一直在变。精神上的“我”只不过是一种控制向(表现为自主性、意向性、利己性)、感知向(表现为欲情向、感存性),即使碳基被全替换为硅基,木船替换成了轮船,“我”依然会存在。就像,我依然是我。我只是一段感知线段(就像流淌的意识及记忆之水一样)或n段中的感知处理体(船;是欲望造就的感知体)。
l 即使能源驱动(由生物态变成机器态或数字态),我依然是我,我只是一堆信息处理方向(记忆、性格、本能、人格、情欲向、智慧、灵魂等)的集合。
l 我(像一艘行驶在情欲海上的船)是在已运行系统(知识结构、人格、时执我结构、时心理状态、认知结构、精神构建、甚至神经系统等的时运行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感觉感知而已。
l 感知的过程就是时执我对信息的执我向定位(感知的远近等于信息的价值率)或调整过程。
l “我”是信息体中的一个id观察点,一个情欲海中的漂浮球(感知体)。
l 意识必须需要一个观察感知者或参与主控者(两者可互相转换,如不同的空间势),纯信息及秩序均无法形成意识。
我的人格模型
从声音中分解频率 傅里叶变换
15 播放 · 0 赞同视频
此处的质心就好比执我信息的围绕并指向的原点。每个“我”都有自已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