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复数四维时空世界(5/19)
式计算结果相符,有力支持了德布罗意的假设。此后,科学家陆续证实中子、质子乃至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意味着宇宙空间由能量或波弦组成。从复平面看,波动现象可用虚数解释,虚数源于一元三次方程的奇特解,却能描述大千世界,其是抽象概念还是真实存在一直困扰科学家,后来中国人在相关研究中有了重要突破。
2021 年 1 月,中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复数必要性的扩展版实验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将一对纠缠量子换成不同源的两对纠缠量子,甲源产生 a 和 b1,乙源产生 b2 和 c,a、c 分别进入一号和三号探测器,b1 和 b2 进入二号探测器,通过纠缠交换方法使原本不纠缠的 b1 和 b2 进入纠缠态,成功实现两原子和三原子部分纠缠态的纯化,并推广到多原子部分纠缠态情况。令人惊讶的是,不同原子数的部分纠缠态得到相同的从部分纠缠提取为最大纠缠态的概率,且原本无关的 a 和 c 产生了纠缠。潘建伟团队通过实验精度证实实数无法完整描述标准量子力学,确立了复数的客观实在性。随着量子力学理论发展,复数在理论上(如薛定谔方程和海森堡对易关系依赖复数)和实验中(可直接测量波函数实部与虚部)都表现出不可排除性,说明复数可能不是主观引入的计算符号,而是可实验检测的物理实在。这一发现表明虚数并非抽象数学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实在,这让人们思考数学的本质。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万物皆数理论有关,数学可能是宇宙的思维规律,人类通过掌握数学探索宇宙真相,潘建伟教授的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毕达哥拉斯的观点。
虚数时间、虚数空间、灵魂与意识的关系探究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虚数时间、虚数空间、灵魂与意识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虚数时间与虚数空间的数学物理概念出发,剖析其特性与可能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灵魂与意识在哲学、心理学及超自然现象研究中的内涵。通过跨领域的综合分析,尝试构建这四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并提出相应公式与验证实验设想,旨在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与思考提供深度视角,尽管部分内容仍处于高度推测性阶段。
一、引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