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是谁?(3/13)
了意识这个宇宙中最神奇的功能。
看到这里你肯定还是会问,可是你怎么解释我会有自我意识而很多低级的动物却没有?那是因为自我意识是高级的抽象能力。人类的自我意识实际上是一个同心圆结构:一、欲望层的自我,最内核源于生命体对资源的诉求,它是宇宙演化的原始动力,驱动我们追求实物、安全、繁衍;二、情感层的自我,是中间层,是对欲望满足与否的反馈,快乐、悲伤、愤怒等等这些情绪,它是神经系统对得失的反应。科学家通过研究大脑的情绪脑区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发现,情感的产生与这些脑区的活动密切相关,发现情感是主体欲望预期满足情况的一种反馈。人的所有正面的情感比如喜爱、快乐、幸福都与神经系统的正反馈有关,人的所有负面的情感比如抑郁、痛苦、悲伤、愤怒都与负反馈有关;三、认知层的自我,在最外层,是对世界关系的抽象理解,因果关系、利害关系、美丑关系这些认知反馈让我们能够预测未来、规划行动。科学家通过镜像测试发现只有少数动物如猩猩、海豚能够识别镜子中的自己,这表明他们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发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密切相关,高级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大脑皮层建立对应的大脑层级结构。历史上的尼安德特人就无法对抽象的事物建立对象感,所以他们听不懂故事,无法相信一个想象的事物,这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对抽象事物建立对象感。
关于意识的产生可以用下面这个关系结构图来表达:意识是什么?意识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物质在更高层级上组织的产物,是欲望、情感、认知的三重映射,是宇宙通过生命体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协同的工具。意识是物质在漫长进化中从原子到生命体、从细胞到大脑、从欲望到认知,为了适应环境、解决矛盾、实现动态平衡而涌现的终极功能,它就是宇宙的自我觉醒,而我们正是这场觉醒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那么很多人会问,如今的人工智能那么发达了,它到底会不会产生意识?其实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依然是工具而非生命体,它没有欲望层的自我,因为它不需要主动获取资源来维持动态平衡;它没有情感层的自我,因为它没有生命体的自组织需求,也就没有骄傲、害羞、愤怒等情绪,即便它有时表现出似乎带有情绪,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