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理学问答(4/8)
:相关研究多以猴子为实验对象。研究发现,颞叶病变的猴子能指出物体位置,但无法识别物体;顶叶病变的猴子能认出物体,却无法说出其位置,以此来研究两条神经通路的功能。
问: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答: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通过认知将外界信息转化为主观世界,包括对事物本身和事物间关系的反映。
问:生命生存必须具备哪两种能力?
答:生命生存必须具备对事物本身的反应能力,即从世界中区分事物;以及把事物同自身联系起来的能力,用于明确事物对自己的意义。
问: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分别是如何反映世界的?
答:感觉通过感知事物的颜色、软硬、酸甜等特征区分事物;知觉反映事物间的时空关系;思维中,概念思维用概念区别事物,推理思维反映事物间一般关系;情感反映主客关系,产生喜怒哀乐恐等情绪。
问:观念是什么,它由什么构成?
答:观念是心理的基本单位,由对事物本身的反应,如颜色、形状等,以及对自己与事物关系的反应构成,这种关系决定事物意义、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及事物在头脑中的位置。
问: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对人有什么影响?
答:外界事物根据与我们关系的紧密程度在主观世界分布,形成格局。格局影响世界观,还决定胆量、理想等外向型心理品质和性格特点,对获取财富、资源和利益有影响。
问:心胸与格局有何不同,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格局是对外界人和事的态度,心胸是面对自己时的态度。外界事物反映到头脑中,根据需求关系形成综合自我价值,其与标准圆围成的区域就是心胸,心胸与自我价值呈反比。
问:自信的定义是什么,它与心胸有什么关系?
答:自信是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心胸宽广的人往往更自信,自信有助于形成勇敢、谦虚等内向型心理品质,是心胸宽广的重要体现。
问:人活着的意义和幸福感的根源是什么?
答: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获得自我价值,幸福感源于自身价值被认可,当被他人需要时,人们会感到幸福。
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