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45(5/6)
上报礼部的,大家这才知道青州府益都出了个女秀才。
消息传开,宫门口静坐的学子,情绪更加激愤,几近闹出事端。
杨弘济作为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士子仰慕所在,站出来安抚读书人,言说“并未有律法规定,不许女子参加科举。”肯定了孔逢春的功名。
又表态赞同当今开杂科取士的政令,劝说各地学子认真读书,不要行扰乱朝政之举。
杨弘济的态度,可谓是油锅里泼进了热水,一时间,矛头直指他这个首辅。
同僚间的指责,学子们的怨怼,士人的谩骂,几乎将他的肩膀压断。
而这时,青州府孔家极其高调的推出了一种低价纸张,且将造纸的工艺公布于世,取名“长安纸”,言说都是定安候武长安的功劳。
随着“长安纸”在大江南北的铺贴,还有东山书院所编纂的,孔道章亲自捉笔的历年考题集锦,同样以极低的价格供给读书人取用。
与此同时,杂科取士,就是君子六艺的延续,是格器致知的富民之道这一言论也传遍了全国。
老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读书人是怕杂科占了他们的位置,才反对朝廷的,一时又言论四起,支持皇上开杂科,谁要是反对,谁就是不想国强民富。
读书人都要脸,不能被老百姓指着骂是害怕考不过人家,再加上内阁的态度,以及东山书院这几招,声势立刻大减,不复最初的嚣张气势。
就在这时,朱长春才又下令,杂科取士每科只取常规进士人数的一成,且杂科进士不得入翰林院,杂科官员子弟可免试入国子监,并在工部设立匠士科,仅授予八品以下的技术官职。
诏令一出,各地的学子自觉取得了胜利,就不再上书请命和闹事了。
孔道章说孙女:“你瞧,比起关注女子考不考科举,他们更害怕被抢走的资源。”
“去吧,去做第一个女进士。”
杂科取士这件事情,一直从宣和十一年秋,闹到了宣和十二年秋才尘埃落定。
宣和十二年冬,杨弘济以年迈体弱为由乞骸骨,朱长春再三挽留不得,赐其千金归乡荣养。
宣和十三年初,朱长春任命长安为户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