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焚衣起兵(4/6)
,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实力较弱,仅限于金门、安平以及闽南的一些沿海地区;其三是各地纷起的义军,这些义军组织松散,与鲁监国政权与郑氏势力均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虽然人数众多,但各自为战的色彩较浓。
进入1647年后,在福建的鲁监国的武装力量开始出击,从正月开始到六月,鲁监国的军队频频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但是这些进攻对清军的威胁并不十分大,从七月份开始,福建抛起一股抗清的高潮,反清义军于七月四日攻克建宁府,之后又攻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等地,令清军大为恐慌。
正是在这样的抗清背景下,郑成功这支当时并不醒目的军队,也开始挺进抗清的前线。
七月,郑成功与郑彩联合出击海澄,驻军于祖山头,但是很快清军的援军赶到,在战斗中,郑成功的部将、监军杨期潢战死,首度出师不利。
对于郑成功的出击,他的叔父郑鸿逵有些担心,他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告诫他首先要保住自己的老巢安平,因为安平是弹丸之地,而且无险可守,如果清军大举进攻,那么安平是很难守住的。郑鸿逵建议郑成功回师安平,乘清军不备之际,进攻泉州,只要夺取泉州,就可以作为长期发展的基地,然后等待机会,养精蓄锐,进而夺取福建。同时郑鸿逵承诺派遣一支军队,以协助郑成功发动泉州战役。
郑鸿逵建议联合郑成功攻占泉州,一方面是福建的抗清运动有了转机,另一方面是由于郑彩与鲁监国政权联合之后,逐渐在福建抗清运动中占据领导地位,如果不积极主动出击,那么日后势必被郑彩与鲁监国集团所吞并。郑成功此时苦于缺少一个可靠的后方,虽然占领了海澄外围的石尾港、九都等地,但未能攻破海澄,所以对郑鸿逵的提议,他积极响应,并很快从海澄返回安平。
八月二十二日,郑成功与郑鸿逵两路义军在泉州南的桃花山会师,泉州虽然沦于清军之手,但是清朝的野蛮政策在这里不得人心,郑成功与郑鸿逵开始进行军事行动之后,在当地乡绅的策划下,多处都爆发起义,以响应郑氏的军队。
据守泉州的清提督赵国祚率两千人出城与郑军交锋,其中五百名骑兵,一千五百名步兵,这两千名清军并不能遏制郑军的攻势,很快被击溃,退入城中。赵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