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闽南之役(3/6)
是爆炸性的一个事件。
江西、广东均掀起一波反清浪潮,郑成功审时度势,准备主动出击。
郑成功的实力仍然不够强大,所以他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安平西部的同安县,这里的清军守备力量比较弱,攻占同安也可以保证安平基地的安全。1648年四月十日,同安战役打响,郑成功率林习山、甘辉等将领,从水路、陆路两个方向出击,兵临同安城外。清军出城迎战,清军除了骑兵、步兵之外,还包括了人数不少的乡勇。
同安城外的战斗,表现最突出的是刚刚投奔郑成功不久的甘辉,他作战勇猛,胆气过人,在战斗中,同安守备王廷被甘辉所斩杀,清军伤亡过半,只得退入城中。由于同安城的城垣低矮,而且地形平坦,无险可守,所以清军副将廉彪、知县张效龄弃城而逃。第二天,郑成功的军队兵不血刃占领同安城。
这次战役规模不大,不过对于郑成功来说,意义不小。与前一年的泉州战役不同,这次郑成功是独立作战,这一年他也只有二十四岁,独立指挥对于磨炼他的军事才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一些郑芝龙的部将又陆续归集到了郑成功的麾下,其中有林察等人。林察曾是郑芝龙的部下,海军将领,在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氏集团许多旧将都投降清军,但林察拒绝投降,他南下广东,拥立绍武帝,但不久绍武帝与永历帝两个政权兵戈相见,爆发内战,林察率海军击败了永历军队,但不仅后由于李成栋率清军入广东,绍武政权覆灭,林察四处辗转,回到福建。郑成功发动同安战役取得胜利后,林察前来投靠,并向郑成功详述永历政权的情况。
此时李成栋在反正之后,控制了广东,并将永历帝从广西迎回到广东肇庆,广东成为反清的大后方,永历帝在南明的合法政权得到承认,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成功决定放弃使用隆武年号,改奉永历年号,并派人前往肇庆,上表称贺,表示认可永历政权的领导地位,并且率领一部分战船,抵达福建南部的铜山岛,准备等候永历帝的圣旨,以便与永历政权的其他军事力量通力合作,共图恢复大业。
此时,福建中北部的抗清运动遭到清政府的血腥弹压。
鲁监国与郑彩的军队,包括各路自发兴起的义军曾一度控制了福建的中北部地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