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收编鲁军(3/7)
宾主之礼,是轻之,轻之则纲纪混矣。”最后他决定用对待明朝宗藩亲王的礼节来接待鲁监国朱以海,这是一个巧妙的折衷方案,无论对郑成功还是对鲁王朱以海,都可以接受,不致于伤和气。
由于郑成功以大局为重,使得东南沿海最强大的两支抗清力量终于联合起来,这也为日后郑成功向长江流域的发展奠下基础。
鲁军残余部队被编为三个部分:水师前军、水师后军、水师前镇,将领分别是张名振、周鹤芝与阮骏。
定西侯张名振是鲁王手下最干练,同时也是最忠诚的一位将领,他是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虽然张名振在与清军交锋中屡屡受挫,但他屡败屡战,壮心不减,非常勇敢与坚韧,起初郑成功不太看得起他,认为他徒有其名,没什么真本事,而且由于张名振作为掌管水师前军的将领,这个地位在郑成功其他部将之上,所以郑氏将领不时写信给郑成功,对张名振恶语中伤,因而郑成功对张名振也有一些不信任。
有一回,郑成功奚落张名振说:“汝为定西侯数年,所作何事?”
张名振十分简洁地回答:“中兴大业。”
郑成功一听,有些不以为然,便又问道:“安在?”
张名振慨然回答道:“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什么意思呢?中兴大业若能成功,则当可见我的实绩,倘若不成功,那么就在我心里,我无愧于心。
郑成功再问:“方寸何据?”怎么来证明赤胆忠心呢?
张名振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说:“在背上。”说罢老将军将衣服一解,扔在一旁,转过身去,郑成功一看惊呆了,只见张名振的背上,刺着\"赤心报国\"四个大字,字长一寸,深入肌肤,这是效法南宋名将岳飞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作法。不意岳飞之后,还有张名振,此赤胆诚心,何须用语言来证明,这刺在身上的,不是几个字,而是一种生命的信念,嗟乎!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深感震憾的郑成功当即肃然而敬,悔谢道:“久仰老将军声望,奈多憎之口何!”然后将诸位将领的告状信统统取出来,厚厚一叠,当着张名振之面,将这些诽谤信全部烧毁,以上宾之礼待张名振,行交拜礼,让张名振总制诸军。
到了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