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收编鲁军(5/7)
士气的一种手段。他得以让将士尊敬的原因,是他无以伦比的勇气,在枪林箭雨中,他总能镇定自若,有几次险遭不测,但他从不会表现惊慌失措,这种勇气不能不引起他的部将与士兵的佩服,这也是他高超领导力的一个基石。
郑军内部的军官来源是非常复杂,除了一开始便效忠于郑成功的郑芝龙旧部之外,还有投降清军后又反正的郑芝龙旧将施福、施郎、黄廷等将领,还有来自土豪势力,或者来自郑彩、郑联的系统的军官,也有来自郑鸿逵小集团,清军投降反正的将领,以及鲁监国的残余力量张名振等。可以说郑军内部高将将领的来源是五花八门,而且不乏桀骜难训之辈,如果郑成功没有足够的权谋与手段来约束,那么在他军队内部将会出现其他南明军队那样的内部互相倾轧的局面,倘若如此,军队便会失控。
郑成功的领导才能,可能很大程度上深受其父郑芝龙的影响,郑芝龙就是一个很有心机与手段领袖,郑成功从七岁返回中国后,长期追随其父,必定对郑芝龙驾驭将部的能力有着深刻的体会。除了来自父亲的经验之外,郑成功有青于出蓝而胜于蓝之外,他在执行军纪以及打击危及到内部团结的破坏者上,手段之严厉,到了无情的地步。从杀郑芝莞以整肃军纪,到秘密逮捕施郎,以及施郎逃跑后,处死施显等事情上,均可以看出郑成功在手段上是极为严酷。正是这种铁腕最终将一群包括清军降将、土匪、江湖好汉以及来自南明势力的大杂烩融合为一支具备坚强战斗力的军队。
虽然郑成功尊奉永历政权,但他始终保持独立性。
郑成功对永历政权到底是怎么一个态度,这引起后人的兴趣,有一部分人认为郑成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表面尊奉永历帝,实则只私心自用,扩张自己的地盘。笔者本来无意深究此事,因为以今日之眼光来看,一个破落南明皇帝,既无实权也无才干,尊不尊奉,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罢了,到了南明时代,与其说是为了一个破落南明朝廷而战,不如说是为了民族自尊而战。即使如此,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郑成功尊奉永历政权是虚假而缺乏忠诚。相反,郑成功在1651年挥师南下勤王,致使大本营厦门岛被清军攻破而损失惨重,这一点足以证明郑成功在拥挤永历政权上的积极态度。
在郑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