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收复台湾的决策(5/6)
三月初十,郑军舰队在金门料罗湾集结,当时军队内部谣言不断,很多士兵对这次跨海作战没有信心,心怀畏惧,不断有人逃跑,郑成功不得不派人将逃兵捉回来。大军尚未出征,军队就开始出现骚动,这在郑军以往的历史中是未曾出现的,这也可看出征台之战,从一开始就内部分歧极大,这对郑成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艰巨考验。
是真英雄,便不会因为挫折而失去进取之心。
三月二十三日,终于迎来天时霁静的日子。征台舰队终于开航,数百艘战舰浩浩荡荡,向东驶去,很多人对台湾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只认为那是一块海外荒蛮之洲。这一天的航行非常顺利,次日,郑军舰队抵这澎湖列岛。
郑军在澎湖列岛停泊三天,准备等侯顺风时启程,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巡视了诸岛,并对诸将说:“台湾若得,则此为门户保障。”三月二十七日,郑军舰队继续向东航行,但是遇到逆风,不得已退回澎湖岛。这时郑军遇到了一个麻烦,当时何斌跟郑成功说,只要到了台湾,不愁没有粮食,所以各军只携带了数日的粮食,没想到途中受阻于风,粮食供应开始紧张了。
郑成功下令在澎湖诸岛取粮,但这些小岛因面积狭小,没有田园可种水稻,只有一些蕃薯、大麦等,而且数量很少,总计只收罗到百余石,只够二万多人的军队一餐之用。这种情况是郑成功始料不及的,他大吃一惊,便于三月三十日晚,下令舰队必须启航。然而此时风向不顺,而且风雨交加,海面上还有雾气,诸将请求等风雨过后再启航,郑成功答道:“冰坚可蹈,天意有在。天意若付我平定台湾,今晚开驾后,自然风恬浪静矣。”
舰队驶出澎湖列岛后,风雨开始减弱,但是海上的波浪仍然很大,加上天色很暗,一路上险情环生,但是郑成功不为动摇,坚持继续航行。三更之后,云收雨散,天气清朗,郑军舰队总算有惊无险,数百艘战船向台湾的方向开进。
次日拂晓,舰队抵达台湾岛外沙线,天亮时,驶抵鹿耳门。
能否赢得攻台战争的胜利,首先是郑军能否顺利完成登陆。当时荷兰人盘踞在台湾西南的赤嵌城与热兰遮城,在西部有一系列的小岛屿,进入的航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为北航道,又称为鹿耳门港道,这条港道水文条件十分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