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建在哪?谁说了算?(3/4)
连镇上的那几位也懵了好几天才缓过劲来,后悔是肯定的。当初怎么就把茶场全转给上桥村了呢?可是不转又能怎么办?茶厂早就入不敷出成了镇上财政的负担。大家长吁短叹之后只想着该如何补救,听说顾承平回村踩上自行车就去了。
“老顾啊,你看这事搞得。唉,还是你有福气啊……”
顾承平要忙的事不少,厂房要抓紧建起来不然到时候设备放哪里都是问题。茶厂那些老师傅阿照说有些能留,有些不得用的得换个位置。这时候的工作多是铁饭碗,干得好或不好都不能随便辞退。还有就是招人的事,村里也没几个得用的只能边做边教,边用边找。
顾承平忙得脚不沾地他也是第一次建工厂,真正能顶事的沈照还在广交会上回不来,他也是硬着头皮上。看到镇上领导下来,心知只怕不是什么好事。可他为人老道,该有的客气半分不少:“哎呀,镇长。这事也是您领导有方,不然哪里这么容易。这后面再有什么麻烦的地方,我可得还来麻烦您这位老上级。”
这话让原本满肚子酸水的镇领导也舒坦了不少,这茶厂虽然是上桥村的,可上桥村不也是他们乌山镇的吗?发展得好,也是他这个做领导的决策正确领导有方不是吗?摆正了心态,镇领导开始真心实意地帮着顾承平考虑起茶厂的难处来。
钱没问题,县上特批的。人急不来,能用的顶用的都紧着茶厂来了,可还是缺。但这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经济不好起来也没几个人舍得让孩子上学。可这茶厂的选址?
即便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知识的老辈领导人也知道,一个工厂的价值并不只是工厂本身而更大的收益在这个经济实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带动。
不然为啥县里省里又是减税又是赠地的要拉外资过来建工厂?还不就是为了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镇上的建议是想茶厂就在原址上重建,毕竟:“那里交通也方便,重建比新建要节省不少。老顾啊,虽然咱茶厂是接了大单,可这钱来之不易能省得省。”
黄镇长说得语重心长,一副全为茶厂考虑的模样。
在顾承平离开羊城之前,沈照就找到他深聊过建工厂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多方力量之间的拉扯,他们上桥又该怎么选择。一老一少对很多问题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