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孛,人如其名(11/12)
体土地的再生计划李唯也想好了。
惊蛰以后首年种植赤豆,赤豆具有固氮能力,每顷可固氮45到60斤。(唐代1顷=57亩)
赤豆株距1尺,与稗草间作抑制杂草,秋收豆荚收获后,将茎叶翻埋作绿肥,理论上这些尸体含百分之零点五的氮。
根据土地情况,七月份可以考虑抢时间种短周期六十日成熟的绿豆,增强土壤通透性。
同时,也可以在引进的沟渠滩地补种耐涝的田菁,其根系可深入地下4尺破除板结。
第二年,以种植耐瘠薄主粮粟米为主。
品种不选择文成公主带去吐蕃同款的抗寒型,选择常见的抗旱白粱粟,与耐酸的竹根黄。(这些在唐朝均有)
种植密度控制在每唐亩22万株,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扬花期需要以每亩三斗的分量撒草木灰来补钾。
除此之外,每间隔二十步种植一行芝麻,利用其根系分泌物杀菌。
这样就可以省掉一些李老板的除虫小妙招。
这片土地在第二年也还是比较纤细,需要谨慎的、用更为淳朴的自然手段去对待。
九月收粟后立即播种芜菁,越冬以前可以收获块茎保墒。
第三年这里就很成熟了,而且李唯东北黑土种植农作物一定也已经稻香飘飘了。
所以为了突出草原旷野的优势,必须要准备充足的饲料。
马场,优秀的战马离不开优良的饲料。
这时在李唯的计划中他已经稳坐长安,并且辐射周边诸国,具有着极强的统治力与话语权。
所以这时,这里种植的苜蓿就可以选择西域的大宛种,这个品种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干预下,每年5月、8月割两次,理论都可以达到每年每顷八千唐斤的鲜草。
这还不是他如今种植的苜蓿那般,冒绿了就嘎,而是可以奢侈的等到它留茬高度大于三寸以后再割。
闪电王城改为附带马场的温泉行宫,大面积的种植苜蓿,圈出马场,同时带有休闲享乐的宫廷要素。
极好。
但这些未来的计划,李唯看着升腾起的火焰,对谁也没说。
因为那太遥远了。
现在是要一鼓作气集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