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槐米(4/6)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此外,槐米提取物还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肿瘤血管的形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在《槐米黄酮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中,研究结果显示槐米黄酮能够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药物来源。
325 抗菌作用
槐米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槐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抗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等有关。在《槐米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中,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槐米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ic),结果表明槐米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在食品保鲜和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四、槐米药用价值的相关文献研究
41 古代文献记载
411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虽未明确提及槐米,但对槐实(槐树的果实)有记载:“槐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这表明在古代,人们已认识到槐树的药用价值,槐米与槐实同属槐树的药用部位,其功效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后世对槐米药用价值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412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对槐米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槐花……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槐花苦,平,无毒。炒香,嚼咽,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书中不仅记载了槐米的性味、功效,还介绍了其炮制方法(炒香)和服用方式(嚼咽),为后世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本草纲目》还记载了一些以槐米为主要成分的方剂,如槐花散,用于治疗肠风下血等病症,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13 《本草正》
《本草正》中提到:“槐花,味苦,性寒,无毒。治大、小便血,舌衄、目赤,及阴疮湿痒。”进一步补充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