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中)(3/5)
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内荒于色外荒禽,嘈嘈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文王听着渔人唱完歌,眼睛一亮,对散宜生说:“这首歌的韵律和气势都特别清新奇妙,这里面肯定藏着大贤之人。”说完,文王立刻命令辛甲:“你去把作这首歌的贤人给我请来,我要见见他。”
辛甲领了旨,赶紧磕了一下坐下的马,向前冲去,到了渔人们面前,一脸严肃地说:“里面有贤人吗?请出来见我家千岁!”
那些渔人一听,齐齐地跪了下来,回答道:“我们都是‘闲’人。”
辛甲一脸疑惑,问道:“你们为什么说自己是贤人呢?”
渔人解释道:“我们早上出门捕鱼,现在回来没什么事儿,所以我们都是‘闲’人啊。”
不一会儿,文王骑着马过来了。辛甲上前启奏:“这些都是渔人,不是贤人。”
文王却坚定地说:“我听这歌,就知道韵律气度不凡,里面肯定有大贤。”
众渔人忙说:“这首歌不是我们作的。离这儿三十五里,有个磻溪,溪里有个老人,经常作这首歌,我们听得多了,耳朵都熟了,所以随口唱出来,真不是我们作的。”
文王听了,说:“既然如此,那诸位请回吧。”众渔人叩了头,便离开了。
文王骑在马上,心里一直在琢磨这首歌的意味,尤其是那句“洗耳不听亡国音”,让他感触颇深。旁边的大夫散宜生见文王若有所思,便躬身问道:“主公,‘洗耳不听亡国音’这是什么意思啊?”
文王看了看散宜生,说道:“大夫,你不知道吗?”
散宜生摇摇头,说:“臣愚昧,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文王便耐心地解释道:“这一句啊,是关于尧王访舜天子的故事。从前尧帝德行高尚,可他生的儿子却不成器。后来尧帝怕失去民众的期望,就私下访察,想找个合适的人让位。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偏僻幽静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倚着溪流,对着水,把一个小瓢儿在水中转动。尧王就问:‘你为什么把这瓢在水中转呢?’那个人笑着说:‘我看破了世情,舍弃了名利,抛弃了家私,离开了妻子,远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