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官方只认官方(3/5)
给李书记看当然不合适。何况,何保国还是叶飞官场上的启蒙老师,这个关口,无论何保国交待不交待,他都一定要把好。一连几天,叶飞一直利用空闲时间修改这份材料。三四十页的纸面上,写得密密麻麻,几乎找不到空隙。改好后,他想了一下,又用电脑重新打了一份,这样整个材料等于叶飞重新写了一遍。然后到客运站让班车给何保国带了去。
第二天,何保国打来电话,说:“你修改的材料,我细细地读了几遍,你让这篇文章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可以说,这篇文章的血肉是我的,精神确是你的,写得真是太到位了,完全表达出来了我的想法,呵呵,果然是市委大秘。”
听到他这样说,叶飞放下心来,看来自己没有必要再解释什么了。
很多文人都有一种心病,那就是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自己的文章,写的再烂,那也是自己的骨血,别人碰不得,否则会招来记恨的。尤其是这个改的人,又是他的平级甚至资历比他还浅,更是动不得。
幸好何保国算不得这类文人,他还有很多实事要干。
见何保国没有意见,上午叶飞就找了个机会,送给李书记看。
这篇文章果然引起了李书记的极大兴趣,他让叶飞直接给何保国打电话,让他赶到市里面谈。
下午,何保国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李书记见到他,有点意外,没想到这个乡党委副书记这么年轻,而且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文章。当知道何保国与叶飞是同学时,李书记大为惊讶,说:“你们那是个什么班,难道西凉的才子都集中到你们班去了么?”
官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成才之人扎堆出。比如,某届某班领导干部一出就是好几个,而有的班级,却平平庸庸,到退休都出不了一个。
其实深入一想,也不足为奇,现有用人机制下,人的出口进口都很窄,领导提拔用人,同学常是优先考虑的人选之一,这样,一个提一个,最后这一届出的领导干部自然就多了。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搞同学圈子,从中央到乡镇,只要有领导在,就有圈子在。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党校,结成一个一个的利益圈子。
李书记说完,何保国就指着叶飞说:“李书记您就别笑话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