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苏联导弹之父(2/3)
0世纪5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的。
比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早25年左右,在钱学森钱老的加盟下1980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型”,试射成功。射程8000公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1953年的科罗廖夫,此时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射程8000公里。
比美国早至少五年左右,比中国至少早二十五年左右,记住我说的是“至少”。
科罗廖夫有多牛?他要多活10年,不用等马斯克,人类早上火星了
冷战无疑是上个世纪全球关注最多的焦点。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美国和苏联在各个方面针锋相对。
你军事无双,我跟上,你科技强大,我跟上,你文化输出,我也输出,你对外援助,我也来。
方方面面的争夺,让人类迎来了空前发展的时代。
火箭上天了,人类登月了,竞争带来了人类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也让苏联最终饮恨。
原因无他,科技实力或许不相伯仲,可轻重失衡,让苏联一直是跛子,走着走着就跟不上了。这跟不上的背后,跟经济实力有关,因此谁也无法否定苏联的科技成就。
至于这成就哪来的,二战后对战败国的清算也是根源之一。
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胜利者,在清算日本和德国时,都想尽了手段。
美国人深具算计,最关注纳粹德国和日本的科学家。
他们从战俘营中找到了一千多名科学家,然后运回国内,成了自己科技发展助力,除了在德国搜刮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外,美国还在日本弄了不少废物去美国。
比如著名的731部队,那无数恶臭的实验成果,还有那臭名昭著的石井四郎,就是因此免于判决,居然活到了1959年。
相对于美国的算计,苏联行事就五大三粗的多,将德国几乎所有工业设备,军用设备,民用设备搬的干干净净,将东北的日本设施也是能拖走就拖走。
一个搜刮人才和科技成果,一个搜刮硬件和设备,虽有高下之分,但也算符合两国的秉性。
那么这秉性之后,孰优孰劣咧?我们从太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