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科罗廖夫的前世(2/3)
4年考入了苏联航空工程师的摇篮:基辅理工学院机械系。
毕业后的科罗廖夫,顺利成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并在1931年9月跟“航空液体动力中心研究所”工程师仓德尔一起组建了一个“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科罗廖夫成了组长。彡彡訁凊
从名字可知,这是一个高端的军事项目,事实却也如此,他们的项目受到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大力支持。
有了支持就有成果啊,1932年时,研究小组发展成了专门的火箭和液体弹道火箭研究所。
天才的科罗廖夫在研发过程中,设计出苏联212型液体远射程火箭、217型带翼固体高射火箭,两款验证火箭,苏联火箭研发进展顺利。
但随后的大清洗,让科罗廖夫遭遇危机。
对火箭研发非常关注的图哈切夫斯基遭遇清洗,最大的支持者没了,科研所工作陷入停滞,科罗廖夫也受到牵连,给冠以“反革命、叛国”等罪行遭遇了迫害和毒打,弄的下颚骨折。
自那以后,连大幅转头和张嘴都做不到,成了他后续早逝的根源。
随后可怜的科罗廖夫经历了牢狱之灾,二战爆发之后,一直在科尔玛劳改营改造。
随着苏德战场渐渐吃紧,前线战局让苏联人放了不少被关押的特殊人才从事科研工作,科罗廖夫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1944年7月16日,获释的他,成了苏联飞机研发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辛勤的工作。
重新工作几个月之后,德国迎来了终结时刻。
在美国人将德国科学家搜刮干净,将所有科研成果打包带走之后,姗姗来迟的苏联人,在一片废墟的火箭武器试验场,发现了不少让他们看不懂的工业品。
这废旧庞大的金属空壳,看着是那么唬人,也让不少苏联军官寻思,是不是什么特殊武器。
这份好奇心,让苏联高层决定派人前去确认下,这是什么,顺带探究下德国的科技密码。
随后,科罗廖夫受命出发,以囚犯身份,考察德国v-2导弹基地。
看着遍地狼藉还有散落的残片,废墟中的科罗廖夫心生感叹,德国人啊,总是如此优秀!
曾经领先德国的苏联火箭技术,因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