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4/4)
作情况之后,李支书马上明白了他们家里条件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常言道:鸣笛声一响,金条一大筐!车轮一转动,幸运不停顿!脚下一加油,财神紧相随!
在这个年代当司机实在是太美了,不仅能拿到较高的工资,还能有一些灰色收益!
“但是你怎么解释自己愿意接受 ?这似乎有些说不通呢。”对于这一点,李支书感到困惑,因为在他的设想中李安然的父亲有着极佳的职业,完全可以为儿子创造条件进入轧钢厂开车,岂不是比选择 好得太多?
“这次来山上乡是我自己主动要求的。”李安然坦诚地说,“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时也来为农村建设出力,和我爸的工作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主任听完这话,不由心生敬意。
在这个时代,吹牛皮的人到处都是,但真正能言出必行的人实在罕见。尤其是放着安稳的工作不做,反而跑来乡下吃苦,没有一些热血和觉悟根本不可能办得到!
对李安然的话,李支书几乎信了大半。
如果换成是别人,凭着李安然家里的条件,接替他父亲进轧钢厂当司机完全不成问题,根本不需要到这里来吃这份苦。
“小李,你的觉悟真不是一般地高啊!”李支书举起了酒杯,“来,我敬你一杯。”
“李支书,您太过奖了。”李安然苦笑着端起酒杯和对方轻轻一碰,“其实我爸原本也是打算让我顶他进轧钢厂当司机的。”
“至于我姐,恰好可以利用家里的那个留守名额。毕竟每家每户孩子那么多,老人和小孩总得有个人照应吧,因此每个家庭有一个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留守在家。”
“这样不是很合理吗?”李支书又倒了一杯酒。
“按说是挺合理的,但有人不服啊!”李安然露出一丝苦笑。“你是说贾知青一家?”李支书随即想到了其中缘由。
“没错。”李安然点了点头,“他们家三个孩子,老三还没到年纪,但是老二刚刚符合标准。可惜家里面只有一个名额,到底应该给谁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