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心灵契合(1/2)
随着与李隆基会面的次数日益增多,杨玉环愈发深入地洞悉皇上的喜好与心思。她敏锐地察觉到,皇上不仅对诗词歌赋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将大量的心力倾注于国家大事,时刻思索着如何让大唐走向更加昌盛繁荣的道路。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宫殿的地面上。李隆基与杨玉环相对而坐,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点,茶香袅袅升腾。然而,李隆基的脸上却难掩疲惫与忧虑之色。他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爱妃啊,朕近来为了国家大事,可谓殚精竭虑。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利益纠葛盘根错节,诸多事务处理起来千头万绪,朕有时着实感到力不从心呐。”
杨玉环听闻此言,心中一动,她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能够让皇上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于是,她微微欠身,语气轻柔却又带着几分谨慎地说道:“陛下,其实臣妾平日里闲暇之时,也会思索一些关于治国理政的事宜,只是不知是否能说与陛下一听,还望陛下莫要嫌弃臣妾见识浅薄。”
李隆基一听,原本略显黯淡的眼眸瞬间一亮,仿佛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他赶忙说道:“爱妃,你但说无妨。朕如今正愁无人倾诉,听听你的想法,说不定能为朕打开新思路。”
杨玉环见状,微微颔首,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臣妾以为,欲治理好国家,根基在于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民以食为天,咱们理应格外关注农业生产。当下,许多农民因土地兼并等问题,耕地不足,难以维持生计。陛下可颁布相关政令,核查土地归属,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土地用以耕种粮食。同时,适当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百姓手中有余粮,生活有盼头。如此一来,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家的根基也会愈发稳固。”
李隆基认真聆听着,不住地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认同与赞赏,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朕也一直心系此事。只是推行起来,阻力重重。那除此之外,爱妃还有何见解?”
杨玉环思索片刻,继续说道:“再者,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人才的辅佐。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陛下皆应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其为国家效力。古往今来,诸多贤能之士皆出身贫寒,却凭借自身才能成就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