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启程渝州(1/4)
果然,第二日朝会上,内阁七位宰相中竟有四人告病不出,枢密院的五大将军更是只有一人前来。
平日里张口道德仁义、闭口仁义道德的衮衮诸公,此刻却纷纷推诿避责,无人愿意站出来承担重任。
众皇子中,也只有太子和三皇子姬天麟两人到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仿佛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酝酿。
闫帝闭关,太子监国,本应是朝廷运转如常的时刻,然而现实却是如此不堪。
这便是闫帝夺位造成的隐患。
当日那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让人胆战心惊。
而如今,那些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们,尽管表面上迫于无奈只得捏着鼻子认可了新皇登基这一事实,但实际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内心深处却是多有不忿。
只见朝堂上,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毕竟这种事对任何人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当然避之不及,生怕惹上麻烦。
承政御史冯耀见状,气得鼻子都歪了。
指着那些推诿责任的官员大骂:“平日里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如今国难当头,却一个个缩头乌龟,真是岂有此理!”
若不是他的地位不足,早就主动请缨了。
大闫一朝的朝廷中枢由三府八司组成。
三府分别为内阁,枢密院和御史台。
内阁共有七位宰相,乃是文官系统的核心,负责国家的内政事务,确保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枢密院则由五大将军执掌,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包括军队的调动、防御、战略规划等,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两个部门都是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分别负责政务决策和军事指挥,彼此相互制衡,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而御史台最为特殊,他们负责监察百官,弹劾违法乱纪的官员,确保朝廷的廉洁与公正。
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拥有独立的监察权。
整个御史台权力极大,却深得历代帝王信任。
其中原因便是所有御史都必须修行儒家显学中极为特殊的一脉法门。
浩然正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