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进抵泰安(2/3)
合计伤亡仅 500 余人,战果辉煌。
此时,济宁防线就只剩下了济宁城这最后一个据点。在 18 军于周边地区展开猛烈进攻的同时,第一军也对济宁城发起了总攻。由于济宁守军此前的一系列策略,城内虽兵力不多,但皆是敌军的少量精锐力量。第一军发起进攻后,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原邹县部队在战场上临阵起义,瞬间在济宁城防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第一军抓住战机,迅速攻入城内,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敌军凭借坚固工事和顽强抵抗负隅顽抗,但在第一军的英勇奋战下,局势逐渐扭转。终于,在下午 6 点,第一军成功歼灭济宁守军,进占济宁。
4月13日当周亦云得知司令要来曲阜祭孔后,当即将兖州和曲阜交了第一军,18军全部继续北上,14日占领宁阳,15日,18军进抵大汶河的大汶口。
泰安大汶口因地处大汶河与柴汶河汇流处,地势平坦,在1913 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大汶口的商业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了连接南北的交通重镇,也成为了进入泰安的第一道天然防线,此时的大汶河只有两条路可以过河,一条是1913 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的津浦铁路大桥,一条是明隆庆年间修建的大汶口明玉石桥。
杜玉明观察地形的时候才注意到守军已经在津浦铁路大桥上炸开了两米敌军不光在上面安装了照明灯还有大量的碉堡和机枪,而下游的明玉石桥全长570米,这里也是整个下游水最缓的地方,在河的对岸就是大汶口镇的城墙墙高3米,敌军在上面布置了2挺机枪,河的两边视野开阔。
当天,作为先锋的第一装甲师在指定地点短停留,下午时分,周亦云赶到了第一装甲师的指挥部,一进指挥部,杜玉明迎了上来,向周亦云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战场局势和部队的准备情况,周亦云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微微点头,随后亲自前往前线进行实地勘察。他仔细观察了地形、敌军可能的防御要点以及部队的部署情况,经过一番研判,认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认为杜玉明的作战计划具备可行性。
勘察结束后,部队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紧张地采集钢板和木板,为即将展开的进攻做最后的准备,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在火炮的掩护下,一个连的兵力率先发起了进攻。第一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