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新征程前(1/3)
做人,一定要虚心,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郑百诚经常这样三省自身,这让他受益匪浅;他也是年轻人,他也想放飞自我,就算他不是年轻人,他也想放飞自我,肆意张扬。
可是现实是不允许的,就算是一个地区的首脑,他也不能这样,不然,等待他的,肯定不是什么好的未来。
因此要居安思危,这一点,从李超人当年就说过的一些话里就知道,他当年说过:集团已经常备有一千亿港元……
这就说明,他对现金流的理解非常的到位,他们经历过那些时代,知道很多企业因为现金流缺失的原因而被人狙,因此,他们尽量减少债务,增加现金储备,从而面对来自外部的狙击,从而吓退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
身为一名商业新人,郑百诚自然是小心翼翼,正像他自己想的那样,未来的他,前路坎坷,必然如履薄冰。
如果想摆脱这样的现状,自然要做两手准备,分散投资,套无数马甲。
“……我们要尽可能利用货款,扩张我们的事业,吴总,这个事情,你和财务部的人好好调配,我们不能让供应商感觉我们付款慢,一切按规矩来,我们自己的兄弟企业,二个月账期,再用三个月承兑汇票;非我们兄弟企业,三个月账期,半年承兑汇票……”
最早的承兑汇票是从1982年开始试点,直到1995年开始全面铺开。
杰森公司的账期是三个月结30,半年后结剩下的尾款,只要商品没问题,都会按照这个结账,郑百诚下过死命令,任何人不得拖延。
到了1995年,承兑汇票开始全面实行之后,郑百诚又改变了支付规则,三个月后给半年的承兑汇票,与原来的相比,其实差不多,而杰森公司可以使用至少半年的资金。
而对内部的账期,郑百诚就宽容许多。给的是两个月账期,三个月承兑汇票,原本九个月的账期,变成了五个月,而且,他们也可以用这个票据直接付材料的货款。
不过在外面,还有两个公司,一个是他自己设立的中转商贸公司,代理那些收购的制造企业产品,进行运营与销售或者批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工厂的利润,方便郑百诚以后操作,是上市还是要做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