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几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1)(3/4)
输咒发誓地说自己没拿,又建议二爷问二奶是否拿了。二爷又急忙忙地去追二奶,追到离村二里地的田间小路上才追到。二奶不承认自己拿了,二人说着说着又动手拉扯起来,拉扯中二奶的扎腿带子开了,从里面掉出那些碎银子来,二奶才无话好说了,但这事又成了姑姑们以后调侃二奶的好材料。
二爷和二奶结婚快一年时,二爷和同村的一个年青人去外地做生意,谁知此一去竟没有再回来。
二爷出事后二奶痛哭了好几场,二奶相信二爷是没有死,早晚会回来的,就一直等下去,这一等就等了一生。
二爷走时二奶已有了身孕了,后来生了个女孩,这个女孩和小乖妮的二姑妈同岁,比小乖妮父亲大了十多岁,小乖妮和哥哥也就喊她二姑,可怜小乖妮这个二堂姑从来没见过父亲。这个二姑和二奶长得非常相像,而且是越老越像,都是高高的个子,粗壮的身材,圆圆的大脸盘,赫红的脸膛,大大的眼睛,说话声音都很响亮。小乖妮有时想从这位堂姑身上寻找点二爷的影子,可怜从她身上只看到了二奶,对于二爷到底是个什么形象的人,小乖妮只好从大人们的谈论中寻找点蛛丝马迹,外加上自己的想象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在没有二爷的日子里,二奶就带着女儿过日子,一生没有再嫁,而且二奶秉性豪爽泼辣,作风正派,在几十年守寡的日子里村里没有半点关于二奶私生活的绯闻,连带点花边的玩笑类的谈论都没有。
当时的社会风气很正统,连女人的扎腿带子不小心在人前开了人们都要嘲笑的,女人们很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贞妇形象,但就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村里二奶同时代的妇女中也有个别人要闹风流韵事的,这些风流韵事自然是村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背后嘲笑的话柄,社会风气和传统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最终决定人行为的还是个人的品性,这就犹如是蜜蜂自去叮鲜花,是苍蝇自去寻奇臭。
小乖妮偶尔也会想到二奶为什么不改嫁,也许是当时社会道德的约束,也许是二爷留给二奶的美好印象,也许是有了女儿有了依靠,也许是二奶有充分的自信过好以后的寡妇生活,也许是二奶坚信二爷早晚会回来的。反正二奶就是没改嫁。据大人们讲,二奶年轻时村里也有个别爱翘尾巴的女人惹过二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