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眼下的朝局(2/3)
之后,学子们一下子将目光瞄准了傅天佑、李牧桓和周廷旭。
“快走,快走,到底有啥内幕,快回去告诉我们!”
李牧桓和周廷旭直接被大家簇拥着上了楼,嘻嘻哈哈的闹得挺欢,直到进了房间还能听到他们欢快的吵嚷声。
傅天佑则被谢柏峰和杨昌霖给围住了,喻重稼也忘记了彼此之间的不愉快,讪讪的走了过来。
“怎么样?此行有什么收获?”杨昌霖首先开口,急切的问。
“对呀,对呀,快说说,都有啥需要注意的?”谢柏峰也期盼的看着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在刘府的一切。
喻重稼也竖起了耳朵,站在不远处偷偷地瞄着他们,神情有些不自然。
傅天佑四下看了看,见大堂里不时有进出的房客和小伙计,实在不是个畅谈的地方,就苦笑了一下说:“咱们还是回屋吧,回去我都告诉你们!”
“对对对!你看我这个猪脑袋,怎么在这里问起来了?走走走,回屋,回屋!”
杨昌霖懊恼的拍了一下脑袋,拉着傅天佑就往楼上走,谢柏峰赶紧跟在了后面,喻重稼犹豫了一下,最后也跟了上来。
回到屋子,傅天佑并没有第一时间讲述在刘府做客的经历,而是跟客栈伙计要了热水洗漱了一番,感觉松快了些,才开始将在刘府的事情娓娓向他们道来。
其实,此次去刘府,傅天佑和李牧桓、周廷旭就是个陪衬,刘时荣就算致仕回家,也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而他们只是乡下的学子,至今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在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刘时荣能看在孙嵩闰的面子上,让他们登门,就已经是破了例了!
也难怪刘时荣会限定名额,不是什么人都能有那个资格聆听一位侍郎的教诲的,只不过这些教诲,你得有选择的听。
首先,刘时荣告诉他们,恢复科举势在必行,最迟后年朝廷就会有旨意下来,让他们做好准备。
其实在唐朝时期已经施行了科举制,有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而且制度相对很完善,涉及到的科目非常广泛,最后形成了帖经、口试、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方法。
箫雄文建立齐国后,革除旧制,重新制定了科举制,将寒门子弟纳入了选材范畴,这才有了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