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忽悠(3/4)
年课,规规矩矩写论文进行答辩,别再整什么提前毕业的事。”
“好……”
等送走若有所思的徐生洲,张安平得意地挥挥拳头,拿起那篇《ultiplicityheores:thearchideancase》纸质稿又认真看了看,才拿起电话拨了出去:“老师,我是小张。刚才小徐过来找我报到了。”
“哦?他最近还好吧?”
“小伙子蛮精神的,果然是年轻,天南海北跑都没什么影响,还抽空把那篇论文写了出来,以咱们数院为第一单位,直接投了《annath》!刚刚过来的时候,还给了我一份纸质稿。”
“写得怎么样?”成德如在电话那头急切地问道。
“洋洋洒洒写了二三十页,至于内容怎么样,我刚拿到,而且——”
成德如顿时爽朗地笑了起来:“差点忘了,你是学概率论的,小徐搞的那是代数几何方面,一时之间你怕是弄不明白。看看,还是年轻好啊,管你是高山峻岭、深川大河,还是有路、没路,只管凭着自己的莽劲儿闯过去,尽管很多时候碰了一头的包,但总有人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像咱们这些人,总惦记着之前攒下的三瓜两枣,总顾虑着家里的瓶瓶罐罐,不肯去迈出那一步。”
张安平知道成德如所思所想:“虽然前辈们积攒搭建的科研平台虽然有时候是羁绊、是束缚,但更多时候也是别人羡慕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让我们这些后学砥砺奋进,行稳致远。有这个大的平台在,遇到像小徐这样的好苗子,说不定就能生根发芽,开拓出新的领域;如果都是像我这样的中人之姿,也能稳住家业,守正待时。或许,这就是平台或历史积淀的意义所在。”
成德如有些感慨:“你呀,这是谦虚!‘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你的数学天赋很好的,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方向、好的课题,不然师大可留不住你。”
张安平轻笑几声,没有接成老爷子的话,而是继续刚才的聊天内容:“小徐拿出那篇论文,估计是想过稿之后,就申请提前毕业。我刚好前些日子见到中科大那篇发在《jaathc》上的论文,据说先后改了4个版本,从投稿到正式发表花了6年。我就把论文给他看了,让他别想着毕业,说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