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二、热议(2/4)
,他们都会心动。”
“要不你先私下问问他们二位的意见?”
私下问意见是不太可能了,两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家折腾了大半夜,终于赶出一篇三千字的长文,投给最新一期的《光华日报》上,然后迷迷瞪瞪就坐车回去了,瞧他们走路都扶墙的样子,估计没个天恢复不过来。
沉康元是国内着名的古籍鉴定专家,方为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学教授,两人署名发表的文章,可不是阿猫阿狗随便在自媒体上随便扯个段子自high。文章一出,几乎在社科界引发一场十级地震。学术圈熟人见面,要是不聊几句《永乐大典》,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研究的:
“你觉得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正本可靠么?”
“我觉得悬!要是捐给清、北,感觉还有几分可能,捐给一所名字都没听过的民办院校,怎么听怎么像是一场闹剧!”
“莫非国宝帮不搞陶瓷,改玩古籍了?”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在喧嚣和吵闹之中,鉴定会的邀请函变得一纸难求,但凡混古代文史哲学术圈子的,都极力想拿到一份邀请函,证明自己在圈子里的人脉与地位。如果是假的,就当是圈子里开个批斗会。要是真的,——卧槽,怎么可能是真的!
退一万步说,如果真要是真的,自己也算见证历史了。哪怕去打个酱油,以后也有吹嘘的资本:“当年《永乐大典》正本出来的时候,学界都以为是假的。我到了那里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东西错不了!所以在鉴定会上坚持认定这是遗失已久的国之重宝,当时还有人怀疑我收了黑钱,做了国宝帮的吹手。结果呢?历史证明我的观点还是正确的。这就叫‘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这就叫学术眼光、士人风骨……”
到最后,连京城师大计算机学院院长晁宜平、数学学院院长张安时,甚至成老爷子、邱欣东都把电话打到了徐生洲手机上,就为朋友求一张鉴定会的邀请函。原本只打算要求邀请金陵地区专家开个小规模的鉴定会,随着邀请函越发越多,参会人数都突破了两百,硬生生把鉴定会开成了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店不怕大肚汉,徐生洲是恨不得开得规模越大越好。毕竟这也是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声誉的一种途径。燕大、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