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二、热议(3/4)
美这对2兄弟却非常郁闷:以往但凡有什么好事,无论外国首脑演讲,还是商界大老捐赠,哪个不是紧着我们先来?谁想到这回这么大手笔的捐赠,居然不图名、不图利,免费捐给了一所不入流的垃圾民办学校,还有天理吗?难道这世界上还真有活雷烽?
举办鉴定会那天,不仅来了几百号想见证或想打脸的专家学者,还来了无数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记者。徐生洲没搞开幕式、发布会什么的,因为他知道在没摆出实物之前,说什么都是虚的。所以他直接让陶文霞把人带到图书馆,让大家看了再说,省得浪费口水。
图书馆门口有工作人员,给每位参观者发一身没有口袋的白大褂,还有一副口罩、一双手套,感觉不像进古籍特藏库,倒像是进icu。有位二三十岁戴着金丝眼镜的青年看着icu套装,愤愤然说道:“什么意思?你们这是防贼呢?”
陶文霞正在介绍参观方法,闻言笑着反问道:“您应该不是学古典文献学的吧?”
“什么意思?”
“你要是学古典文献学的话,一定知道清代乾嘉以后《永乐大典》副本是怎么散佚的,也就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陶文霞点到为止,没有细说,转过身继续招呼各位:“各位老师、各位同仁,考虑到古籍保护恒温恒湿、防水防火的要求,请大家穿戴好防护服,不得使用闪光灯拍照,遵守工作人员安排,有序入库参观!”
那位年青人有些懵:“她说的什么意思?我怎么听得稀里湖涂的?”
“看来你真不是学古典文献学的!”旁边一位胖乎乎的学者摇了摇头,细声慢语地解释道,“《永乐大典》副本其实在明代就有散佚,不过不多。在清乾隆三十八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经过认真清点,已经遗失2422卷,大概一千多册。但对于《永乐大典》卷、册这么庞大的体量来说,不过是十分之一而已。”
“然后呢?我听说现在全球只剩下400多册了,其他是怎么丢的?”
“这就是陶馆长刚才说的。在《四库全书》修好之后,《永乐大典》副本被视为无用之物,束之高阁,蛛网尘封,虫吃鼠咬,无人过问。有些利欲熏心的官员知道《永乐大典》的价值,趁机开始偷窃——”
“那她还不是把咱们当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