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六、评价(3/4)
吗?”
奥昆科夫笑道:“都不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在中国遇到的一位年轻人,才22岁,刚刚硕士毕业。”
“哇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奥昆科夫又补充道:“更神奇的是,他一年前还是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然后他转学数学专业,接连发表了两篇‘四大’。”
“really?!该不会是——?”
“该不会是包装出来的数学神童?”奥昆科夫替他补齐了想说的话,“如果没见到他本人,可能所有人都会这么想。但见到他并与他交谈之后,你就知道他是和tao(陶哲轩)、ngo(吴宝珠)一样,是个聪明绝顶的家伙。事实上,我在演讲之后的提问中,被他难倒了三次!”
弗沃特斯基有些惊讶:“原来传闻你被人提问难住的事是真的!”
奥昆科夫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事实上,所有的参会人员都被他问住了。——总之,你可以想见,他是个多么难缠的家伙。邱赞誉他是最有希望解决霍奇猜想的人选,并招收他为博士生。由此也可见,他绝不是赫列斯塔柯夫(果戈里《钦差大臣》里假冒钦差大臣的纨绔子弟)式的人物。”
弗沃特斯基表示赞同:“虽然邱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得很不绅士,但他看人的眼光还是可以信任的,尤其是在招收门徒的时候。”
奥昆科夫接着说道:“就是在那个会议上,那个姓tsu的神奇家伙做了个关于霍奇猜想研究进展的演讲,我觉得他讲得非常不错,就让他整理出来,想帮他发表在《annalfglobnalysisary》(sci三区,一般译为《整体分析与几何学年鉴》)上。”
“你任副主编的那本期刊?”
奥昆科夫点点头:“没错,就是那本郁金香国的期刊。没想到过了几周,他给我发来了一篇近两百页的长文,思考深度明显远胜于之前演讲的时候,发表在一本三区期刊上非常可惜,而且篇幅也太大。我就建议他改为一本书稿,然后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那封邮件。”
弗沃特斯基大笑道:“原来是你在后面推波助澜,然后还误导了那个小家伙!怪不得你会给我发邮件。”
奥昆科夫也自失地笑了笑:“所以我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