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钱的问题(3/3)
去问她;而王若弗又是个愚钝之人,问得多了,也不过是白费口舌。
王老太太的苦恼,顾鹤更没心思去管,反正等她给一个消息就行。
朝堂之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争吵,有关狄青的事情,总算是有了一个大致进展。
以韩琦为首的文官集团,在强硬弹劾却毫无结果之后,选择了主动退让一步,提议赵祯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将其高升调离汴京。
赵祯本是不想放人的,可如今朝堂之上纷争不断,内宫之中也是暗流涌动,诸多事端搅得他心力交瘁,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在这时,顾鹤却站了出来,将自己精心撰写的治水疏略呈上,请求让狄青担任河北路、京东路两路节度使,协助治理黄河水患。
主要顾鹤是担心,狄青这家伙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毕竟历史上,这家伙被文官们排挤出汴京后,又每月两次被派遣宦官以“慰问”之名行监视之实,最终他“惊疑终日”,诱发了疽症,含恨而亡。
狄青这个人打仗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贬,但不能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赵祯这时也才是想起来,顾鹤还给自己上过治河疏略,可自己却是没认真看过。
只得是开口,让顾鹤在朝堂上,跟众臣们解释一下。
那顾鹤就开始了自己长篇大论,先阐述治河的中心思想,再分享过往治河的成功经验,而后一步步深入,详细推导至具体的治河流程。
其言辞之中,既有高瞻远瞩的理念,又有细致入微的规划;既有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这般新颖的汇报风格,让这些平日里听惯了老生常谈的古人,没有见识过这般如同现代ppt格式般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汇报,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沉浸其中。
然而,待顾鹤最终报出大致预算时,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涌来。
幸好对此顾鹤早有预料,也早就做好了应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