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备之仁德(1/4)
赵林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言毕,便回转孔明身侧,盘膝而坐,一手拎起酒樽,饮酒润喉。
孔明笑眯眯的看了赵林一眼,也不斥责他失礼,反而挽住袍袖,从瓮中舀酒添杯,俨然将赵林当作了亲弟弟一般。
刘备听了赵林一番话,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思索之色,问诸葛亮:
“军师以为柏轩此法如何?”
诸葛亮手握羽扇,向刘备躬身一礼,笑道:
“主公,柏轩此法甚妙。如今我等寄居于夏口,地狭民寡,资源有限,兼之兵马不多,正合此时之用,若依此行军制改革,既可提升我军战力,又能兼顾百姓生计,兼之兵马不多,施行方便,若能形成惯例,待各营齐备之际,也可有例可依,实乃一举三得之良策。”
孙乾、简雍二人也在一旁附和道:“军师所言极是。”
刘备面露欣慰之色,对赵林道:“柏轩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殊为难得。只是这军制改革实施起来,怕是还有诸多细节需细细斟酌。”
赵林抱拳回道:“正如主公所言,林也只是略抒己见,具体施行,还需主公与军师定夺,诸多细节之处,如兵力、器械如何分配,统军之将如何轮转,林便一概不知了。”
让咱出个主意还行,涉及甲胄和兵权的事,咱可不敢参与。
诸葛亮微微点头,言道:“主公,当下首要之事有二,一则,便是先确定这各营兵员的筛选标准,以及如何妥善安置那些从现役转为预备营或是退役归田之人,需让将士安心,无后顾之忧,方能使此策顺利推行。”
刘备点头称是,随即看向众人道:“此事便交于军师牵头,柏轩从旁协助,公佑、宪和也一同参与谋划,务必将此事办得稳妥,宁可不改制,也不能让将士不满。”
众人齐声应下,诸葛亮又道:“二则,便是北方各县逃难之民如何安置,若按柏轩之策,当遴选少年青壮,既是募兵,需有主办之人,主公欲遣何人募兵?”
孔明嘴上在问,羽扇却在不经意间点向赵林。
刘备与诸葛亮心意相通,郎情妾呃,心有灵犀一点通,怎能不知其意?
便又点将赵林:
“柏轩,汝虎雏之名已广传四海,既是招募少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