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那些改变,让我们家从“紧绷”走向“甜蜜”(7/13)
原本明亮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就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兔子,躲在角落里不敢出声。这种眼神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妥,他知道自己的怒火伤害到了最亲近的人。
然而,他那强烈的自尊心却像一堵坚固的高墙,阻挡了他想要认错的脚步。在社会的普遍评判标准下,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家庭的顶梁柱。他每天辛苦工作,为家庭带来主要的经济收入,这让他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暗自对自己说:“我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发点脾气怎么了?”
所以,尽管他内心知道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但这种错误的观念却让他一次次陷入矛盾的怪圈。每次发完脾气后,他都会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下次不能再这样了,可是当下一次压力再次袭来,他又会像被魔鬼附身一样,再次将怒火发泄到家人身上。他就像一个陷入泥沼的人,明知道挣扎的方向,却因为自身的固执和错误的观念而无法自拔,只能在这个怪圈里不断地打转。
这种将压力转嫁给家人的行为,从深层次来看,暴露出人性中自私和软弱的一面。在压力面前,他没有勇气去正面应对,不敢与老板据理力争,不敢在工作中积极寻求改变,而是选择了最容易伤害到身边人的方式。更为可怕的是,他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女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孩子的眼中,父亲是榜样和权威的象征。女儿看着父亲用发脾气、发泄的方式来处理压力,很可能会在心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这种方式是解决烦恼、减缓压力的有效途径。等她到了青春期,这种错误的认知就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可能会变得叛逆、情绪化,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
从人性的深层次角度剖析,晓兰老公这种将压力转嫁给家人的行为,无疑是自私和软弱的体现。当面临工作中的巨大压力时,他缺乏足够的勇气去正面应对。他不敢在老板不合理的要求面前据理力争,可能是害怕失去工作,也可能是缺乏足够的自信。他也没有积极地在工作中寻求改变,比如尝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或者与同事更好地合作来分担压力。
相反,他选择了一种最容易的方式,那就是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满发泄到家人身上。他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却完全忽视了家人的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