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2/6)
,那真实的美或许应是两者的融合,不应将其割裂。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之美,这些美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应被忽视。”这一质疑,让课堂瞬间安静下来,开启了他独立思考的大门,让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后,他常常在学院那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花园中徘徊,仿佛在与花草树木进行着一场无声而深刻的对话,试图从自然的细微之处探寻真理的踪迹。
他与志同道合的同窗们组建了小型的学术团体,在那一个个静谧的夜晚或是阳光明媚的午后,他们围绕着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诸多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每一个话题都被他们反复咀嚼,如同品味世间最珍贵的美食,不放过任何一丝滋味。
有一回,在探讨伦理道德时,一位同窗满脸疑惑地问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你认为善良是天生的品质还是后天培养的?”
亚里士多德手托下巴,思索片刻后回答:“我觉得善良既有天生的因素,就像有些人天生就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或许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本能。但善良更需要后天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教育中去培育、成长,否则那点天生的善良也可能被磨灭。就如同一颗种子,虽有发芽的潜力,但若无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也难以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同窗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接着追问:“那如何构建能培育善良的社会环境呢?”
亚里士多德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他缓缓说道:“这需要公正的法律,法律如同社会的框架,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恶的蔓延;需要良好的道德风尚,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还需要智慧的引导,让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让善良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将善良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柏拉图辞世后,雅典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反马其顿的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般高涨。
亚里士多德深知,自己的思想在这里已如无根之萍,难以在这动荡的环境中继续自由生长。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小亚细亚的旅程。
在穿越那茂密而神秘的森林时,他遭遇了一伙强盗。面对强盗们那明晃晃的利刃,亚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