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造纸传奇蔡伦(4/7)
常侍,还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决策。
朝堂之上,蔡伦身着宦官朝服,与大臣们一同议事。然而,大臣们对蔡伦的升迁议论纷纷。
一位大臣不屑地说:“不过是靠巴结窦太后上位,有何真本事。瞧他那副模样,哪像能担大事的人。”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宦官得势,成何体统。日后恐怕会扰乱朝纲。”
蔡伦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无奈,却也只能默默忍受。
每当夜深人静,蔡伦独坐窗前,望着夜空,心中满是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悔恨。
他对着月光自语:“我虽获权势,却做下这等亏心事,良心难安。如今该如何才能弥补我的过错?”
在协助窦太后处理政务间隙,蔡伦心中始终萦绕一个难题。当时,人们主要用竹简和丝绸记录信息。竹简太过笨重,一部书往往需几车竹简才能装下,携带极为不便;而丝绸虽轻便,但其价格昂贵,寻常百姓根本难以企及。蔡伦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寻找一种更适宜书写的材料。
一次,蔡伦随窦太后出行,路过一处养蚕人家。他看到蚕妇们将蚕茧抽丝后,留下一些残絮,这些残絮晾干后,形成轻薄薄片。蔡伦灵机一动。
他兴奋地问蚕妇:“大嫂,请问这残絮晾干的薄片,你们平时都怎么用啊?”
蚕妇回答:“没啥大用,一般就扔了。留着占地方,也不知道能做啥。”
蔡伦心中一动:“大嫂,这东西给我一些行不?我觉得或许能派上用场。”
蚕妇大方地说:“行啊,你要就拿去,反正我们也不要了。”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闲时间,蔡伦就一头扎进作坊,开始钻研。他尝试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将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后,先切碎,再放入石臼中反复挫、捣,使其成浆状。
一起干活的工匠抱怨:“蔡大人,您这捣鼓了这么久,能做出啥有用的东西,别白费力气了,还不如省点时间休息会儿。”
蔡伦坚定地说:“再试试,说不定就能成功。我觉得这事儿有希望,一旦做成了,那可是造福天下的大事。”
接着,把纸浆倒入大锅,加适量水,用文火慢煮,并不断搅拌,这便是“炒”的工序。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