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朱元璋放牛娃的逆袭(1/7)
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一个极度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是一间破旧不堪、四面漏风的茅草屋,一家人常常食不果腹。
年幼的朱元璋便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为了能勉强糊口,他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每天天还未亮,他就牵着牛走向田间地头,在烈日下、风雨中艰难地度过一个个日夜。
灾荒年间,命运对这个家庭更加残酷。干旱、蝗灾和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这场灾难中相继离世,只留下他和二哥,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却连一副棺材和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
兄弟俩含着泪,用草席简单地包裹着亲人的尸体,在荒野中找了个地方,挖了个浅浅的坑,将亲人埋葬。那一刻,朱元璋望着那小小的坟堆,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不甘和对未来的迷茫。为了活下去,朱元璋被迫前往皇觉寺出家做和尚。
然而,寺庙里的日子也并非安稳。他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扫地、砍柴、挑水、做饭,各种杂役接踵而至,累得腰酸背痛。即便如此,他还常常受到老和尚的打骂和训斥,稍有不慎,便会被克扣口粮。
可即便这样,生活也没能让他安稳下去。不久后,寺庙也因灾荒无法维持,僧人们纷纷外出化缘,朱元璋也被迫离开寺庙,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活。
他一路风餐露宿,常常食不果腹,饿极了只能去挖野菜、摘野果充饥,夜晚则只能在破庙、桥洞下勉强栖身。有时遇到恶劣天气,狂风暴雨侵袭,他只能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在这漫长的流浪生涯中,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山山水水,也见识到了世间的种种苦难。他看到了饿殍遍野的惨状,看到了百姓们在元朝的残暴统治下痛苦挣扎,心中逐渐燃起了反抗的火焰。
1352年,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起义的消息如星星之火,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此时的朱元璋,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信中汤和热情地邀请他加入郭子兴的队伍。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信,心中犹豫再三。一方面,他深知投身义军意味着要面临无数的危险和挑战,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了改变命运、拯救苍生的希望。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前往濠州,投身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