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解缙《永乐大典》(2/7)
位长辈想要考考他,便翻开《论语》,随意指了一段:“贤侄,听闻你过目不忘,今日就背背这一段,如何?”
解缙自信地笑了笑,看了一眼那段文字,便开始背诵,不仅一字不差,而且语气抑扬顿挫,仿佛将自己融入了那段经典之中。背诵完毕,长辈们纷纷鼓掌,脸上满是赞赏:“真乃神童也,我等望尘莫及!”
十二岁那年,解缙已经通读《四书》《五经》,对其中的义理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在学堂上,他常常与先生激烈探讨。有一次,探讨到“仁”的含义时,解缙目光坚定地说道:“先生,晚生以为‘仁’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准则,更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君王若能以‘仁’治天下,关爱百姓,轻徭薄赋,百姓自然会安居乐业,国家也会繁荣昌盛。”
先生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所言极是,但‘仁’的内涵博大精深,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诸多关系,还需你不断深入领悟,切不可浅尝辄止。”
解缙认真地回答:“先生教诲,晚生铭记于心,定会不断思索,力求对‘仁’有更透彻的理解。”
1388年,怀揣着满腔抱负的解缙走进了乡试的考场。考场上,气氛紧张而压抑,其他考生们有的眉头紧锁,苦苦思索;有的咬着笔头,面露焦虑。解缙却神态自若,从容地展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心中便已有了清晰的思路。他的笔在纸上流畅地舞动,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在书写着自己的未来。
放榜之日,解缙高中解元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吉水的大街小巷,人们纷纷对这个少年天才投以羡慕的目光。解缙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次年,他又毅然踏上了会试的征程。
会试的竞争异常激烈,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们汇聚一堂,都渴望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解缙在考场上依旧发挥出色,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他考中进士,并被授予庶吉士,正式踏上了仕途。
初入官场的他,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他的才华也很快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关注。
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华颇为赏识,平日里对他多有关照。一日,朱元璋将解缙唤至跟前,语重心长地说道:“朕与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