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解缙《永乐大典》(6/7)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解缙将这部巨着呈献给朱棣时,朱棣翻阅着书页,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爱卿,你功不可没,这部巨着必将名垂青史。”
解缙跪地谢恩:“此乃陛下的英明领导和众多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臣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政治上,解缙却卷入了一场激烈的纷争之中。朱棣对太子的人选一直犹豫不决,长子朱高炽生性仁厚,但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次子朱高煦英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深得朱棣喜爱。
解缙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朱高炽仁孝,深得民心,更适合成为太子,于是他力荐朱高炽。一日,朱棣召见解缙,面色凝重地询问他对太子人选的看法:“朕对太子之位人选犹豫不决,朱高炽与朱高煦各有优劣,你且如实说来,谁更适合继承大统?”
解缙毫不犹豫地回答:“陛下,依臣之见,皇长子仁孝,心怀天下,深得百姓爱戴,若立他为太子,必能以仁治国,使天下归心。而且,皇长孙朱瞻基天资聪慧,深得陛下喜爱,若立朱高炽为太子,将来朱瞻基也能成为一代明君,延续我大明的繁荣昌盛。次子朱高煦虽英勇善战,但性格暴躁,若立他为太子,恐会引起朝廷纷争,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朱棣听后,沉思良久,说道:“你所言有理,朕会慎重考虑。”
然而,解缙的这一行为却引起了朱高煦的强烈忌恨。朱高煦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他认为是解缙坏了自己的好事,于是开始在朱棣面前不断地诋毁解缙。
朱高煦在朱棣面前进谗言:“父皇,解缙公然干涉太子之位的抉择,他这是目无君上,居心叵测,恐有不臣之心。他与朱高炽勾结,妄图谋取私利,望父皇明察。”
朱棣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休得胡言,解缙乃朝廷重臣,朕相信他对朝廷的忠心。你不可因一己之私,随意诋毁他人。”
但朱高煦并未就此罢休,他不断寻找机会,在朱棣耳边说解缙的坏话,歪曲解缙的言论和行为,试图让朱棣对解缙产生不满。
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归。解缙心想,此次入京公务在身,不能无功而返,于是他拜见了太子朱高炽后便返回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