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休宗纯(3/6)
深入探索。
然而,修行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420年夏夜,天气异常闷热,一休独自在禅房打坐。窗外,蝉鸣阵阵,让人心中烦躁。突然,一阵乌鸦的啼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一休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陷入了沉思。他决定去找师父华叟探讨。
见到华叟后,一休说道:“师父,今夜乌鸦啼鸣,弟子心中疑惑,这啼声是否蕴含着佛法的深意?”
华叟闭目片刻,缓缓说道:“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之理,乌鸦啼鸣亦是如此。你所认为的深意,需从自身内心去探寻。”
师徒二人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探讨。华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试图引导一休深入思考。
华叟问:“若这乌鸦啼鸣是警示,你认为它在警示什么?”
一休思索后回答:“或许是警示世人,要珍惜当下,莫要被世俗的欲望蒙蔽了双眼。”
在这思维的碰撞中,一休的内心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终于实现了二次开悟。
关于这次开悟,还有另一种说法。当时华叟病重,一休心急如焚,匆忙上京为师父求药。在去药店的路上,他满心担忧,脚步匆匆,不慎被药店的门槛绊倒。
摔倒后的一休,脑海中灵光一闪,之前所有的困惑仿佛都在这一刻迎刃而解。他回到寺庙,向华叟讲述自己的感悟。
华叟听后,微笑着说:“看来这一跤,让你悟到了不少东西。”
一休恭敬地说:“全靠师父平日的教导,弟子才能有此领悟。”
随着修行的深入,一休对禅林的现状感到越来越失望。他发现,许多僧人追求的不再是佛法的真谛,而是名利和地位。华叟曾给他的两个印可,在他看来,不过是束缚修行的枷锁。25岁时,他毅然遗弃了第一个印可;44岁时,更是果断烧掉了第二个印可。
一位老僧人看到后,指责道:“一休,你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印可是对你修行的认可,怎能随意丢弃、烧毁?”
一休平静地回答:“前辈,真正的修行在心中,而非这些外在的印可。若被印可所束缚,又怎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精髓?”
不久后,他的法兄养叟成为大德寺住持。养叟为了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