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哥白尼(5/5)
运行论》的撰写中。
他不断地查阅资料,分析观测数据,对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进行反复论证。为了更准确地计算行星的轨道,他常常废寝忘食,在昏暗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写满数据的纸张。
“这个数据还是不太对,再重新核算一遍。”哥白尼对着满桌的资料喃喃自语。
助手在一旁劝道:“先生,您已经连续工作很久了,休息一下吧,身体要紧。”
哥白尼头也不抬:“不行,这些数据关系到整个理论的正确性,必须严谨,不能有丝毫差错。宇宙的奥秘就在这些数据里,我一定要把它解开。”
有一次,他因为太过专注,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墨水,弄脏了刚写好的几页手稿,他懊恼地拍了拍额头,却又很快重新整理思路,继续投入工作。
到1533年,这本书基本完成,但他仍觉得不够完善,又继续进行修订和补充。
1539年,年轻的学者雷蒂克慕名而来,成为哥白尼的弟子。雷蒂克被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深深吸引,他鼓励哥白尼将《天体运行论》出版。
“老师,您的理论一定会震惊世界,应该尽快出版,让更多人了解真相。”雷蒂克满怀期待地说。
哥白尼有些犹豫:“我担心会引起太多争议,而且出版的流程也很复杂,还需要得到教会的许可。”
雷蒂克坚定地说:“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会帮您一起完成。我们可以先向教皇献词,表达我们对教会的尊重。”
在雷蒂克的鼓励下,哥白尼开始申请出版许可,并以给教皇保罗三世献词作为序言。然而,此时的哥白尼已经重病在身,他不得不将新书出版的督导工作交给安德烈·奥塞安德尔。让哥白尼没想到的是,奥塞安德尔未经他同意,在书中加了一篇前言。
1543年,《天体运行论》终于在德国纽伦堡出版。当印好的书送到哥白尼手中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他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书页,眼中满是欣慰。这部着作系统地论证并阐述了宇宙的中心、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关系等,它像一道强光,冲破了长期以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地心说”迷雾,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宇宙物理学的传统观念,为近代天文学和物理学革命打开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