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米开朗琪罗(2/5)
贵的艺术品和古代雕塑,还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艺术、哲学和文学。
有一回,一位学者提出了关于人体比例在艺术创作中运用的问题,众人各抒己见,米开朗基罗却默默回到工作室,对着自己的雕塑反复揣摩,用实际创作验证理论。他还常常在宫殿的花园里,对着花草树木写生,将自然的灵动融入到自己的作品构思中。
在这里,他也会遇到一些嫉妒他才华的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但他一心扑在艺术上,根本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
1498年,年仅23岁的米开朗基罗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委托——为梵蒂冈教廷创作大理石圆雕《圣母怜子像》。
接到任务时,他既兴奋又紧张,深知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是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他精心挑选了一块洁白无瑕的大理石,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创作过程。
他每天早早来到工作室,一拿起刻刀就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他仔细揣摩圣母和耶稣的形象,思考如何通过石头展现出他们之间深沉的情感。他不断修改、雕琢,每一刀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有时,他会因为对某个细节不满意而推倒重来,哪怕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接触石头和刻刀,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甚至常常被划破,但他毫不在意。
有一次,他不小心用力过猛,刻刀划破了手指,鲜血滴落在大理石上,他只是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创作。
为了让圣母的表情更加慈爱,他观察了无数母亲抱着孩子的场景,从她们的眼神和动作中寻找灵感。经过两年的努力,《圣母怜子像》终于完成。
当这座雕塑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它的美和细腻所震撼。圣母玛利亚面容慈祥,眼神中充满了悲伤和慈爱,她轻轻地抱着死去的耶稣,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这座雕塑不仅展现了米开朗基罗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他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米开朗基罗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艺术家。
1501年,佛罗伦萨城主得到一块被其他雕塑家认为无法使用的报废巨石,米开朗基罗却看到了这块石头隐藏的潜力。他兴奋地向城主索要了这块石头,在工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