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工匠祖师爷鲁班(1/7)
在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鲁班的工匠,他降生于一个世代工匠之家。其父鲁贤,是鲁国颇有名气的木工,其祖父鲁公输,更是曾经参与过鲁国宫殿修缮的老工匠,家族的技艺传承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流淌在鲁班的血脉之中。
当别的孩童还在追逐嬉闹,玩弄泥偶之时,年仅五岁的鲁班,便已对家中的斧、锯、凿等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好奇。他常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拿起这些工具,模仿着父亲的动作,在小块木头上敲打、雕琢。
有一次,小鲁班试图用斧头将一块木头劈成两半,却因力气太小,险些伤到自己。
父亲发现后,并未严厉斥责,而是耐心地教导他:“班儿,这斧头可锋利着呢,你现在年纪小,还不能很好地掌控它。等你长大了,力气足了,父亲再好好教你如何正确使用。”从此,鲁班对木工技艺的探索愈发痴迷。
八岁那年,鲁班开始跟随父亲参与一些小型的木工活计。在一次为邻居打造木凳的过程中,他发现父亲在测量木材长度时,仅凭经验和一根简单的绳子,难以做到十分精准。
鲁班皱着眉头对父亲说:“爹,这样测量总是不太准,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呢?”
这让鲁班陷入了沉思,他开始琢磨是否能有一种工具,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长度和角度。经过数月的尝试,他用一根细长的木条,在上面刻下了均匀的刻度,制成了一把简易的尺子。
他拿着尺子跑到父亲面前,兴奋地说:“爹,您看我做的这个,用它来量木材,肯定更准!”
父亲接过尺子,仔细端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班儿,你这脑子转得可真快,这尺子定会让咱们的木工活更上一层楼。”
十岁时,鲁班随祖父前往曲阜,参与鲁国祭祀大典所用器具的制作。在那里,他见识到了来自各地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看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工具和材料。
其中,一种来自楚国的特殊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但加工起来极为困难。鲁班和祖父对着木材犯难,鲁班挠着头说:“祖父,这木材可真难弄,咱们之前的法子都不太管用。”
祖父沉思片刻道:“咱们再试试用火烤烤看,或许能让它软些。”
经过多日的钻研,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