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兼爱非攻的墨子(1/6)
在春秋末年,诸侯纷争,战火熊熊燃烧,天下苍生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墨翟降生于鲁国,彼时的鲁国虽保留着深厚的周礼文化传统,但也在列强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墨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求知欲,他踏入鲁国的学馆,沉浸于周礼的研习之中。他诵读经典,与师长们探讨礼仪的精髓,在儒学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学养深厚的青年。
他曾参与鲁国的祭祀典礼,对每一个礼仪细节都严谨对待,期望能从这些古老的仪式中寻得治世之法。
然而,在他深入民间,目睹农夫们终年辛勤劳作却仍食不果腹,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后,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他开始反思儒家学说,意识到那些繁文缛节在现实的苦难面前是如此无力。于是,墨子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儒家,背上行囊,踏上了游历四方的征程。
他的足迹遍布中原大地,东至海滨,西入深山,南至蛮夷之境,北达燕赵之地。在旅途中,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能工巧匠,向他传授各种技艺与器械制造之法;有民间贤达,与他分享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民生疾苦。
他曾在宋国的工坊中,学习改进守城器械的工艺;在卫国的市井里,与智者辩论关于公平与正义的理念。
在不断的探索与交流中,墨子汲取了多元文化的精华,融合自己对世间的深刻洞察,创立了墨家学派,其核心“十论”犹如济世良方,旨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一日,墨子正在鲁国的居所与弟子们讲学,一名弟子匆匆赶来,面色凝重地禀报:“夫子,楚国正在大规模征集工匠,打造云梯等攻城利器,矛头直指宋国。”
墨子听闻,心中一紧,宋国乃礼仪之邦,且多为平民百姓,若遭楚国铁骑践踏,必定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他当即决定,亲赴楚国,阻止这场战争。
墨子简单收拾行囊,未及与家人过多道别,便踏上了南下之路。他日夜兼程,穿越山林荒野。途中,他遭遇狂风暴雨,山路泥泞难行,不慎滑倒受伤,弟子们赶忙上前搀扶,关切道:“夫子,您受伤了,不如先找个地方歇息。”
墨子却摆摆手,坚定地说:“不可,每多耽搁一刻,宋国便多一分危险,我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