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历史科学之父”修昔底德(3/6)
拼死抵抗,但他们太强大了。不过我们不会放弃,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利用地形,在山谷中设伏,也曾成功击退过他们的小股部队,但大部队一到,我们就难以抵挡了。他们的士兵训练有素,作战勇猛,我们只能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修昔底德获特赦重返雅典。此时的他,面容憔悴,岁月的沧桑尽显。但他一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地走进书房,整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资料。
他坐在书桌前,回忆着自己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开始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常常为了一个章节而反复斟酌,查阅各种资料。
“我要让后人看到战争的全貌,理解战争背后的人性与利益纠葛。”他对自己说道。
在撰写过程中,他深入分析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经济利益冲突以及领导者的决策动机。他写道:“雅典的民主制在战争中暴露出了决策分散的弱点,而斯巴达的寡头政治则有着决策迅速但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他还探讨了战争中的联盟关系:“各城邦之间的联盟并非基于纯粹的友谊,而是利益的权衡。”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学者前来拜访修昔底德。
年轻学者恭敬地问:“先生,您在书中提到雅典民主制的决策分散,可这难道不是民主的体现吗?为何会成为弱点?”
修昔底德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在战争时期,决策需要迅速且统一。雅典的民主决策过程冗长,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往往错过最佳战机。比如在某次战役前,对于是否出兵的讨论持续许久,导致军队准备不足。民众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进攻,有的主张防守,将领们在众多声音中难以抉择,最终延误了战机,使得原本有利的局势变得被动。你想啊,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哪能容得下长时间的争论呢?就像那次,演说家们在广场上滔滔不绝,从早到晚都没个定论,而敌人已经在步步逼近了。一位将领提出了一个快速突袭的计划,本可出其不意,但因为要经过民众大会的层层讨论,等最终通过时,敌人已经加强了防备。”
年轻学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斯巴达的寡头政治呢?它的决策迅速但缺乏灵活性又该如何理解?”
修昔底德起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