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苗文密码(3/4)
箱子造型古朴,约有一米宽、一米深,上面绘着一些祥云、瑞兽、仙草仙果之类的图案,还嵌了一些银片。上面挂着一把密码锁,密码为四个字母。锁上的提示字母看着跟线索卡上的字母有些像。
茶几上放着一把茶壶和几个茶杯,旁边还放着几本书,看起来都是很普通的书籍,没什么特别,只有最下面一本《图说苗族文化》引起了李思特的注意。
他拿起来翻了翻,在“苗族文字”的部分看出了一点端倪。
里面讲述了苗文的发展和传承历史,其中一段说的是一位名叫伯格理的英国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这里苗区传教,但因为语言不通,便根据苗语发音,创制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这套文字当时流行于川滇黔苗区,但因为使用范围有限,后来就逐渐没人用了。到了80年代,为了推行苗文实现苗区的汉苗双语教学,国家重新确立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苗文拼音方案。
李思特抬头看向其他人,似乎都在找线索,他搜寻了一番锁定了目标,信步走过去,将手中的书递给他,“卓令川,你看。”
“嗯?”卓令川接过去,很快明白了李思特的意思,“你是说,我们刚刚以为的英文字母其实是拉丁字母?”
李思特颔首,“嗯,可是即便如此,也还是不知道密码是什么。可能我们要找到这个所谓的拼音方案,对照着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对,还有就是我们的线索卡上的这些符号,看起来是这个所谓的城步苗文的变体和延伸。现在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是密码和天书,必须得有对照本才能知道。”
“找到什么了?”蒋林泉问。
卓令川把手中的书递给他,“苗文的发展历史,密码锁上的字母应该是拉丁文。你手里拿的是?”
“哦,这个。”蒋林泉把封面给两人看,“是苗人木工传。”
他往后翻找了一会儿,“这里,你们看,这个记号像不像我们线索卡上的符号?”
顺着蒋林泉手指的那张图片。
图片拍摄的是一块长条形的木制品,看样子是某个物件上的一部分,长条木头的两端各有一个符号。
卓令川把书来回转了几个方向,突然想到了什么,“这会不会是匠人们做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