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研究火器(2/3)
手。”
乾隆一脸的悲愤道。
“圆明园汇聚了我华夏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园内奇珍异宝、古籍书画数不胜数,如今付之一炬,实乃我华夏文明之浩劫,此仇不报,难消我心头之恨呐。”
闻言,和珅心中颇为无奈。
“这仇咋报?”
“实话实说。”
“咱现在,能打得过他们吗?”
想了想,和珅试探性的说道。
“陛下,如今我大清与洋人相比,在武器装备等方面恐有差距啊,贸然开战的话,恐怕胜算不大。”
“依奴才之见,咱现在需要暗中加紧筹备军备,待时机成熟,再与他们算账。”
“嗯。”
乾隆点了点头,思索了片刻后,有些不忍的说道。
“那朕就少下几次江南,把钱往兵部那拨一拨吧。”
【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条约内容包括割让九龙半岛南部、增加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等。】
“唉~~”
看到这儿,朱元璋摇头叹道。
“自古便是如此。”
“国家一旦实力不济,连维护自身尊严、保卫百姓安危都成了奢望,只能被外敌肆意欺凌。”
朱标神色凝重地说。
“父皇所言极是,观这些异族行径,贪婪且狡诈,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我大明如今强盛,更应居安思危,加强边防,提升国力,让外敌不敢觊觎。”
“没错。”
朱元璋点了点头,但随后露出一丝不解的表情道。
“不过,有一点咱不明白。”
“按理来说,咱的洪武大炮威力巨大,射程也挺远,而清朝理应会发展出更为强大的火器,怎么咱在光幕上没看出来呢?”
“就见一群士兵拿刀跟人家炮弹拼去了,这跟找死有什么两样?”
朱标同样面露困惑之色,沉思良久后缓缓说道。
“父皇,儿臣推测,或许是后世清朝在军事发展上走了弯路。”
“火器虽威力巨大,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维护也极为不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