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啊!(3/5)
他相信发行人员的判断,一百五十万份不够卖,最起码要加印五十万份,和去年的巅峰期持平。
傅林大手一挥,意气风发道:“通知下去,加印,五十万份!”
……
两百万份报纸撒下去,几乎将燕京及周边市场填满。
看报纸的人,几乎做到人手一份。
除了少数对小说不关心的人,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都是冲着胡为民的《演员》去的。
从来没有看过“戏中戏”嵌套式结构的读者,第一次体会到了头脑风暴。
他们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转惊得不轻。
他们第一次见识到,小说竟然还能这么写!
在阅读《演员》这部短篇小说中,读者们经历了从“迷惑”到“震撼”再到“反思”的心理过程。
烧脑,刺激,最后不少人如同李军一样,对现实产生了“怀疑”。
当他们的家人或者朋友关切地询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时,他们说了一部小说的名字——《演员》。
因为他们的安利,让原本对胡为民的小说不感兴趣的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小说,能让他们的亲人\/朋友,经历了一场心灵风暴?
这样的故事,谁又能不好奇呢?
和《甜蜜蜜》不一样,《演员》只是短篇小说,连载的就是完整的故事,并不存在后续内容。
因此,读者们的阅读体验也非常棒。
“《演员》的构思太奇妙,层层反转看得人头皮发麻。”
“对啊,谁能想到医生才是真正的病人。”
“不一定,最后医生不是看着监视器露出了笑容吗?”
“这是开放式结局,一切皆有可能。”
“哎呀,我觉得……”
越来越多看过的读者彼此交流心得,没看过的人,想插话都插不进去。他们只能借来报纸,或者重新买一份来看。
但凡看过的人,无不对《演员》赞不绝口。
“嘿,你看《演员》了吗?”
不到一天时间,《演员》在燕京市民中间引起了“人传人”现象。
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纸媒的注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