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李善长与胡惟庸的谈话(2/5)
重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之人,只要你呈上去的方案足够出色,能够切中辽东事务的要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他们纵使想捣乱,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胡惟庸咬了咬牙,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好的,老师,学生回去就准备。”
“定不负老师所望,全力以赴准备出一套让陛下满意的方案。”
“只是这主掌辽东之后,学生该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巩固我们淮西集团的势力?还望老师能再指点一二。”
李善长摆摆手,道:“待你确定能去辽东再说吧,现在谈论这些还是太早了。”
“凡事得一步一步来,只有先过了争取主掌辽东这一关,后续的谋划才有意义。”
胡惟庸愣了愣,旋即明白李善长的意思,心中暗自责备自己太过心急,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地说道:“老师教训得是,学生操之过急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将争取主掌辽东的方案准备妥当。”
李善长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你明白就好。”
胡惟庸又追问道:“老师,那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突然下令让所有在京的勋贵和官员子弟信息重新上报,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李善长闻言,陷入沉思,脑海中迅速梳理着最近的朝堂动态。
他想起这些日子陛下一直和徐达、刘伯温、宋濂频繁商议事情,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过了片刻,李善长缓缓开口道:“依老夫看,陛下很有可能是打算安排这些子弟在国子监入学。”
“如今大明初定,百废待兴,陛下一直致力于培养可用之才,以稳固江山社稷。”
“国子监乃大明最高学府,若能将勋贵和官员子弟集中于此培养,既能提升他们的学识素养,又便于陛下掌控和引导。”
胡惟庸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师所言极是,如此一来,陛下便能从根源上培养出一批忠于朝廷的人才。”
“只是,这对我们淮西集团来说,不知道是福是祸。”
李善长目光深邃而凝重,缓缓说道:“此事的利弊,尚需我们细细权衡。”
“倘若我们淮西子弟能够于国子监之中崭露头角,获陛下青睐有加,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