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开始改革的第一次早朝(2)(3/4)
“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保障民生的必要之举。”
“一旦宝钞的防伪得到有效保障,经济交易将更加顺畅,国家税收也会稳步增长,带来的收益远超过前期投入。”
大臣们听了刘伯温的这番解释,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诚意伯,即便一切如你所规划的那般,可新宝钞发行后,旧宝钞该如何妥善处理?若新旧宝钞同时流通,恐怕难免会引发混乱。”
刘伯温看向这位大臣,说道:“大人不必为此事忧心。”
“在新宝钞发行之际,我们会发布详细的告示,告知百姓旧宝钞的兑换期限和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百姓可前往指定地点将旧宝钞兑换为新宝钞。”
“同时,我们也会逐步回收旧宝钞,确保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新宝钞,从而避免引发混乱。”
朱元璋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着众人的对话,对于这些事宜,其实早已心中有数,但朝堂之上,该走的形式必不可少。
于是,他微微颔首,说道:“伯温考虑得甚是周全,此事便按照他所说的办理。”
“各部官员务必通力合作,全力确保宝钞防伪和银行设立等,诸多事宜能够顺利推进,不得有丝毫懈怠。”
大臣们闻言,齐声高呼:“臣等遵旨!”
李奥喝一口红牛,精神抖擞地看着这一切,想着,这群官员要是知道银行的成立,以后银子铜币会慢慢贬值,会不会现在就把刘伯温那小老头活吞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人,大多将银子铜币视为财富的象征,辛苦积攒的财富若是贬值,他们定会难以接受。
就在李奥暗自思忖之际,朝堂上的气氛却没有丝毫放松。
朱元璋道:“继续奏事。”
就在六部官员整理着装,准备奏事时,宋濂抢先出列,对着朱元璋恭敬一礼:“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六部官员心中皆是一阵纳闷,实在不明白今日究竟是何缘故,怎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重要事情。
朱元璋点头,道:“奏。”
宋濂掏出提前准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