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达成一致(3/5)
18万吨。
“咚咚”,传来敲门声,“进。”
“小意,还在研究吗?”睡了一觉,程乾安终于缓过来一点。
“爸,我还在看,有些地方不明白。”程意把本子递了过去,写了好几个问题。
看了几眼本子上的问题,程乾安有点不敢相信,这些问题不是看几个小时材料就能问出来的。
“小意,你这脑袋瓜子怎么想出来的?这么聪明都不像我女儿了?”他满脸疑惑。
程意撇撇嘴,“爸,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一直都很聪明的,只是没用在正道上。”
“来,我来给你讲讲。”程乾安拉了把椅子坐在桌前。
年产量18万吨,煤的产量是多少?
程乾安面露难色,“现在的采煤洗煤技术还不成熟,煤炭回采率很低大概只有20就算好的,产煤量要在400万吨左右。”
突然他停了下来,“对外说年产量18万吨,实际年产量大概有30万吨。”
看了眼程意,“小意,爸接手的时候欠了很多钱,也就是后来煤的价格高了才能买上价格。”
程意懂他爸说的话。
煤矿会有一个官方登记的年产量,这个产量需要纳税。
“爸,你说的这些我理解。有些事,既然错了,就要想办法弥补。这个以后再说吧。”
她有一点很不解,为什么煤炭回采率这么低。
“爸,回采率有什么办法提升吗?比方升级机器,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改采煤的技术等等,从源头去想办法解决呢?”
这是一个遗留的难题,他也没有办法,“我去外面的煤矿调研过,你说的是解决办法的方向,总体来说哪一种,价格都不便宜。”
程意想了想,“那就是说,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对吗?爸,我觉得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高昂花费是值得的。回采率提高,产煤量也会提升,对我们有益无害。”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她没说,再过一两年,煤矿政策会重新制定,年产量不足90万吨的小煤矿就会被关停。家里的小矿年产量远远不够,在此之前一定要想到解决办法。
重新接手新的煤矿,代价和时间都太难了,只能从回采率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