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哲学时间(迫真(1/5)
等到送走了湛月,香姬便回转过身来,小趋两步,将门阖上。
门只是轻轻地吱呀了一声。
宁时后背一寒,一面不解于香姬为何要锁门,一方面又对香姬和自己的关系感到迷惑,转过身来想对香姬说什么,却只见对方并没有看向自己,而是微微弯下纤腰,将门旁炉子里燃着的熏香再续上了一根,于是炉子里名贵的龙涎香的气味便充溢其间。
阮清仇平时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淡泊、冷漠、与世无争?
需要在香姬这个“疑似老熟人”眼前玩一把角色扮演吗?
一瞬的思量和一波腹诽之后,宁时抿了抿薄唇,开口道:“不知姑娘笃信佛教。”
她方才瞧见香姬手腕上挂着一串檀香佛珠,想着也无甚话题,不若从此开始好了。
香姬续罢炉香,转身听得宁时公子如此道,还愣了愣:“闻佛祖慈悲,我一介青楼女子念佛,但求心安罢了。”
慈悲归慈悲,虽然佛陀并没有直接表明歧视女性之说,然而佛陀早期僧团都是比丘,没有比丘尼。
直到晚年,因为阿难多次争取,才使得佛陀接受他的姨母大爱道入教,所以到佛陀晚年才有妇女入教。
除此之外,佛教发展之后其代表的世俗含义已非单单取决于佛陀一佛之念,就如同儒教一般,因各种统治需要,孔子的许多观念都被刻意地解释成迎合当世需求的学说,后世批判这时候的儒教已非批判孔子一人,而是其身后代表的现世的一个庞大体系。
考虑到古代流传到中国的佛教派别以大乘佛教为主,而虽然大部分大乘佛教经典承认女性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可能成为初阶菩萨。
然而,八地以上的菩萨必定是男性。
要想以女身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就必须“转女身成男”。
又考虑古代男尊女卑,自然此时的世俗寺庙也会沾点歧视女性的风气,并不可和现代所见的世俗寺庙相提并论。
因此此时在此地流传的佛教某些经典所谓“男身七宝、女身五漏”之说,以及世俗所谓女子不得入寺庙之据还是颇为令人厌恶。
即使是相信来世幸福,宁时也断然无法相信任何对女性有如此偏见的宗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