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中亚乱局:列强角逐与王国浮沉(2/4)
一片混乱与悲痛之中。
大量的塔吉克人和吉尔吉斯人在战火的逼迫下,无奈地踏上逃亡之路。他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向着清帝国边境涌去。一路上,风餐露宿,缺衣少食,疾病和饥饿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许多人在途中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但为了生存,幸存者依然坚定地朝着边境前进。
此时的清帝国,看似庞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无暇他顾。在国内,封建统治腐朽不堪,官场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屡见不鲜。各级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问题极为严重,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
同时,清帝国的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列强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而清帝国依然以传统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逐渐处于劣势,白银外流严重,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在思想文化领域,封建礼教的束缚依然根深蒂固,严重压抑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知识分子们大多埋头于故纸堆,追求科举功名,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而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已经开始传播,但清帝国的统治者却盲目自大,对这些新思潮采取抵制态度。
在这样的内忧局面下,清帝国的军事力量也逐渐衰落。军队装备陈旧落后,武器大多还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与西方列强的先进枪炮相比差距巨大。而且,军队内部管理混乱,军官克扣军饷,士兵训练松弛,战斗力低下。
面对逃亡而来的塔吉克人和吉尔吉斯人,清帝国边境的官员们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这些难民数量众多,若全部接纳,必然会给边境地区带来巨大的负担,无论是粮食供应还是治安管理都将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若是拒绝他们入境,又于心不忍,毕竟这些人都是在战火中逃生的可怜人。
一些地方官员主张接纳部分难民,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安排他们在边境地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缓解边境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也有官员担心,大量难民的涌入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对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